黑龙江省博物馆(黑龙江)(中国美术家网会员主页)
博物馆首页 / 博物馆概况 / 最新动态 / 学术研究 / 珍品赏析 / 展览活动 / 收藏理论 / 收藏知识 / 收藏视频 / 联系我们

        白桦树与桦树皮文化

             白桦是北半球北部森林中的常见树种,在寒温带和亚寒带地区广为生存。我国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区是白桦的重要产地。它装点了北国山峦的风光,也给生活在森林里的鄂伦春、鄂温克、赫哲等民族的生活带来方便。他们发挥创造力和施展艺术才华,用桦树皮制造了各种工具和日用品,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桦树皮文化”。
           


          美而不娇的白桦
           
          白桦属桦木科桦木属,是多年生落叶乔木,高达15—20余米。它主干笔挺,树皮柔韧白皙,加上树冠的翠绿叶片,使它的身材清秀可人,人们亲切地称之为“森林中的少女”,赞美它“婷婷玉立”、“婀娜多姿”。由于树形优美,白桦成为我国东北北部城市的绿化树种之一,许多公园和植物园都可见到成片的白桦树,旅游者经过松嫩平原和周围的山区,不时会看到一片片白桦林混在樟子松或落叶松林之中,令人眼睛一亮,精神一振!
           
          白桦是喜光的速生树种,耐湿、耐寒、耐瘠薄土壤,种子小而产量高。只有小米粒1/10粗的白桦种子随风飘到潮湿的地方,即可生根发芽。它生活能力强,10年即可长到10米多高。黑龙江省冬季常冷到摄氏零下二、三十度,在苗圃播种白桦却不需防寒,自然生长得很好。
           
          白桦又是拓荒的先锋树种,在采伐后的荒山或火烧迹地上,白桦往往捷足先登,最先使荒山披上绿装。像红松这样长得很慢的“老爷”树,往往要靠白桦庇护才会慢慢长大,而红松长大之后,又会夺走白桦树顶的阳光和林下土壤的养分,逐渐取代白桦而成为优势树种。这种森林天然更新的过程,不禁令人感佩白桦牺牲自我而培育红松成为栋梁之材的高尚品格。
           
          白桦树虽不很粗大,但材质致密、细腻、坚硬,宜于做建筑材料
           
          和家具,又因年轮均匀,音响效果好,常用来做小提琴、手风琴等乐器,也可用于飞机、枪托、运动器械的制造。通常则用做胶合板、矿柱、造纸等。近年随着木材深加工技术的发展,白桦还被做为仿红木高级家具的主要原料。
           
          白桦树汁是一种天然保健饮料,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有防止血管硬化的作用。春季进山狩猎和采集的人渴了只要在吐了芽的桦树皮上划开一个小口,就可尽情吮吸流淌的桦树汁,甘甜爽口,既解渴又有营养。有人计算一株成年桦树在采汁季节可采出几十公斤桦树汁。商家现今已开发出桦树汁饮料等系列产品,民间还用桦树汁治疗痛风、肾结石和坏血症等疾病呢。
           

          性状独特的桦树皮
           
          白桦之引人关注,主要由于其树皮独具特性。它外皮中含有白色的桦皮脑,且游离地聚集在树皮外表,因此树皮为白色。白桦树皮里还含有40%左右的软木脂,这种成分与少量纤维素、木素一起组成了木栓细胞,使桦树皮不透水、不透气,轻巧柔软而富有弹性,因而可替代纸、革、布料派上许多用途,苫房不漏,垫鞋不潮,做成日用品不怕摔打、挤碰,不生锈、不变形,还便于携带搬运。
           
          桦树的皮分三层,平时用它来制做用具的只是中间那一薄层,即韧皮部的外层。农历五、六月间,是白桦树茂盛生长时期。这时的桦树皮光滑洁净,是剥桦树皮的好时节。往年居住在桦树林附近的少数民族妇女届时便成群结队地到桦树林中剥桦树皮。她们用刀在树干上按所需宽度上下各划一圈,中间再竖划一刀,桦树皮就会翘起边缘,用手一扯,整张桦树皮就剥下来了。剥下的树皮用重物压平几天,然后用猎刀刮去粗糙的表皮,就会露出白净光滑的韧皮层,而且会显现出带有像虚线一样的自然纹理,再去掉里面黄褐色的内皮层,就可以应用了。要做某一用品,只需用剪刀剪下所需大小,稍加剪裁,有的折叠几下,有的再用马鬃掺麻的细绳缝制一番,就可成为碗、盆、桶、篓等所需用具。据《柳边纪略》、《吉林外记》等古文献记载,清朝时当地每年要向朝廷进贡桦树皮。当时设有章京(相当于六品官)、笔帖式等官员管理此事,“康熙二十六年以前,间一年取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县)桦树皮九千斤。”
           
          有趣的是白桦树被扒掉一圈皮之后并不会死亡,还可以继续存活多年。这是因为其韧皮部以内的形成层还保留在木质部外面的树干上。但扒了一层皮之后,桦树生长状态就差了,看上去也不雅观,因此,对桦树的利用还是整株综合利用为好。
           
          俗话说:“桦木不扒皮,三年烂成泥。”这是指桦树被采伐后,要先将树皮扒光,否则木材会烂掉,这是为什么呢?由于桦树皮不透水、
           
          不透气,而桦木里的糖分多,加之夏季北方日照时间长,一曝晒,木质里的糖分转化为有机酸,使大量木纤维素遭到破坏,即使不遭雨淋也会“晴天烂”,一两年就会变成没用的朽木。因此在许多木材加工厂,买进桦树的原木后,赶紧雇人先扒树皮,再堆成原木垛慢慢使用。可惜那些白桦树皮都不加利用而被当成烧火柴烧掉了。由于桦树皮所含桦皮脑极易燃,所以桦树皮很好烧,自古林区居民常扒桦树皮当明子引火,还卷桦树皮当蜡烛。桦树皮的特性带给桦树多舛的命运,有如犀角之于犀牛,象牙之于大象一样。
           

          丰富多彩的桦树皮文化
           
          生活在白桦林附近的少数民族,早就在适应大自然的同时熟悉了桦树皮的特性,并充分利用它,创造了著名的桦树皮文化。这一文化内涵非常丰富,涉及衣、食、住、行、狩猎、捕鱼及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许多古文献都有记载,如《黑龙江外记》:“山谷多桦木,……皮以贴车为盖,为穹庐(帐幕),为扎哈(桦皮船)。纵缝之,如栲栳,大担水,小盛米面,谓之桦皮斗。”又如《龙沙纪略》:“鄂伦春地宜桦,冠履、器皿、庐帐、舟渡,皆以桦皮为之。”这一文化传统一直保留到新中国成立之后。
           
          桦皮屋被鄂伦春人、鄂温克人称为“仙人柱”或“撮罗子”。它的外形是圆锥形,做法是先用20多根桦木杆或落叶松木杆搭成伞状骨架,下端插入土中,再将剥下的桦树皮一张张覆盖在骨架上,就成了一座简易帐篷。有的对桦树皮进行仔细加工,剥掉桦树皮上凹凸不平的部分,先用开水煮,然后晒干,使它柔韧,不易破碎,再将多张桦树皮缝合起来(名叫铁克沙),覆盖在伞状骨架上,这样建造的“仙人柱”既经久耐用,透光也好,住起来舒服多了。桦皮屋除了“仙人柱”之外,还有“林盘”、“枯木汗”、“奥伦”等多种,它们只是形态、结构和用途有所不同,但都用桦树皮覆盖,能遮风挡雨,防避野兽,好搭建、易搬迁,非常适于游猎生活。乾隆皇帝曾写过一首描写桦皮屋的诗《周斐》:“野处穴居传易传,桦皮为屋鲜前闻。风何而入雨何漏,梅异其梁兰异棼。……”
           
          桦皮船是一种轻便的水上交通工具,其形状有点象现代赛艇,两头尖,船底平,长3—6米不等。用松木、柳木或杨木做骨架,外面包裹已缝合好的桦树皮,镶以木条,楔上木钉,用松香涂缝防漏。船体仅重几十斤,一个人就可拎着或扛着走,便于翻山越岭,寻找新的河流。桦皮船不分船头船尾,前后都可行驶,顺水每小时50公里,逆水也达20公里。小船只乘1人,大船可乘3—4人,主要用于叉鱼和打猎,也用于走亲访友,运输货物和远距离送信等。桦皮船行驶时轻巧无声,所以不会惊走水里的鱼和林中的兽。捕鱼时人坐船舱中间,前后船舱用鲤鱼皮盖上,以免进水。距鱼远时,用两头有刃的长桨划,船速飞快。待划到鱼的附近,再换两个小桨慢慢划。在船头距鱼2米远时,将两个小桨放到船内,举起鱼叉向鱼投去,几乎百发百中。赫哲族歌谣唱道:“桦皮船,两头尖,船飞叉动鱼堆山,笑声欢,心儿甜,手持鱼叉歌满船。”可见他们对桦皮船何等喜爱。驼鹿是生活在大兴安岭森林中的大型鹿科动物,曾是鄂伦春和鄂温克人的主要狩猎对象,当年主要就靠桦皮船。因为驼鹿喜欢在密林中较为开阔的沼泽地饮水,猎民往往悄无声息地将桦皮船划到附近等待,乘驼鹿抬起头来呼吸换气和了望四周时向它射击。
           
          用桦树皮制作的生产和生活用具很多。用桦树皮卷成喇叭形,能吹出鹿叫的声音,将鹿引来射猎;用一小块三角形桦树皮对折起来,可变成狍哨,吹出狍崽的叫声,常用来诱猎母狍;早期射猎,他们用桦树皮做成箭囊和弓衣;叉鱼时,用桦皮做成浮标栓在叉子后面的长绳上,能追踪鱼的去向;采集时,他们将桦皮桶系在腰部进山,将采到的野生植物或浆果装进桶里带回家。有一种叫“古腰么”的半圆形桦皮制品用来采摘都柿(一种紫黑色小浆果)极为方便,只需用手抄一两下,一株都柿就可采摘完毕,比起直接用手一粒粒去摘快捷卫生多了,至今仍沿袭使用。
           
          桦皮生活用品有帽子、车篷、箱子、盒子、摇篮、挎包、刀鞘等几十种,有的上面还雕有各种各样的图案与花纹。一件桦皮制品可以用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用的时间越长越趋于古铜色,成了古董工艺品。桦皮箱,鄂伦春语称“阿达玛拉”,箱口和箱盖都镶上柳条,防止变形,它是姑娘出嫁时的必备品,有长方形和椭圆形两种,一般用它来装新娘的贵重服饰、亲朋好友送的新婚礼品及其它生活用品。箱盖和箱的四周都有刻压的花纹和图案,在箱盖的中央雕琢着鄂伦春人最喜爱的“南绰罗花”(相思花)图案,象征夫妻永远团圆、生活幸福。桦皮箱上一般都涂有红、黄、黑三种颜色,红色象征姑娘结婚之喜,黄色象征男子成家之喜,黑色象征坚贞的爱情。
           
          桦树皮曾当纸用。俄国人P·马克在《黑龙江旅行记》中讲到,他在一条船上找到一个写着汉文和满文的夹子,用桦树皮制成,装饰着桦树皮剔花。他非常喜欢这奇特的物品,立刻用几个小物什将它换了下来。《宋人轶事会编》卷十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金朝初年,南宋著名学者洪皓出使金国,拒受厚禄,被扣留十多年,由于身边无纸,他就用桦树皮抄写《论语》、《大学》、《中庸》、《孟子》,时谓“桦叶四书”,显示出高风亮节,一时传为佳话。有人曾在大兴安岭发现一部用白桦树皮装订起来的手稿,经考证,原来是东北抗日战争时期留下来的政治课本。
           
          桦树皮文化还体现在宗教信仰、丧葬习俗等许多方面,他们认为桦树是一种神树,制作祭祀用品要用桦木或桦树皮;正月十五晚上祭拜月神时要用桦皮圆盒盛满清水,在桦皮盒外围放上许多好吃的食物,然后全家在盒前向月神磕头祈祷;丧葬时用桦木和桦树皮做棺材;打猎时要在桦树皮上画一个漂亮的神像,称之为“翁衮神”……
           

          桦树皮文化历史悠久、亟待抢救
           
          桦树皮文化有悠久的历史。考古学家在呼伦贝尔盟草原上多次发掘到鲜卑古墓,内有桦皮棺、圆筒形桦皮盒、颈部刻有花边的桦皮罐以及包裹弓箭的桦皮弓衣等。经考证,当年草原上曾有大量白桦生存,古墓的主人是从大兴安岭北部迁徙到呼伦贝尔的拓拔鲜卑人,他们带来了在大兴安岭创造的桦树皮文化,其年代为汉代。黑龙江省镜泊湖南端的莺歌岭遗址曾出土桦树皮筒形器,经碳14测定,距今为2980±120年,说明早在3000年前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就有桦树皮文化存在。当然,追根溯源,桦树皮文化应当更早。正如马克思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中所说“……使用木制器皿和木制家什,用树皮纤维织成手织品、编制筐笼、制造弓箭,这些都在制陶术发明之前。”桦树皮文化的创造当然也不例外。
           
          桦树皮文化是世界性的。北半球北部桦树林生长带中许多森林民族,如西伯利亚的鞑靼人,波罗的海沿岸的拉脱维亚人,北美北部的印弟安人等都有大同小异的桦树皮文化遗存。北美五大湖区附近的印弟安人叫易洛魁人,他们所住的桦树皮帐篷和所用的桦皮船就与大兴安岭的鄂伦春人所用的相似。
           
          有学者认为,从西伯利亚到欧洲西海岸的广阔地域,是古代游牧民族的走廊,白桦联系着很多文化背景不同的民族,对它的使用和信念、崇拜,是从匈奴帝国到蒙古帝国等强大游牧帝国文化的遗留。还有的学者认为美洲的桦树皮文化,是两、三万年之前印弟安人的祖先驱赶猛犸象通过白令陆桥时从亚洲带过去的。显然,桦树皮文化的研究对了解早期人类的经济文化发展史很有意义。如果对北半球各地、各民族的桦树皮文化进行全面调查研究和比较分析,对于了解其文化传统与渊源关系是有价值的。
           
          笔者认为,我国的桦树皮文化,是东北北部大森林中少数民族创造力、艺术观和生活方式的体现;在民族大家庭中,是兄弟民族互相了解的媒介,互相学习的窗口;也是学者们认识和研究当地少数民族的捷径。就其传统手工艺技能来说,它是一种无形文化遗产。各种传统的桦皮制品,都承载着厚重的文化信息,能体现出北方大森林中少数民族的特色。如果作为一种旅游产品来开发,对发展当地经济也很有价值。
           
          然而,今天桦树皮文化已日渐衰微。现在到黑龙江省这几个民族聚居区,可以看到砖瓦房代替了桦皮屋,机船代替了桦皮船,陶瓷、玻璃、化纤、塑料等制品全面取代了桦树皮制品,除少数老人还保留着几件用惯了舍不得扔的桦皮器具外,桦皮制品已很少见。所幸有个别民间艺人还在制作桦皮画或桦皮镶嵌画出售。有一篇报道说,记者到鄂伦春自治旗采访时,曾建议组织鄂伦春人制作桦皮工艺品出售,但旗旅游局长说:“那可不行,取桦树皮影响桦树的生长,鄂伦春人要带头保护天然林,不能破坏。”该记者到古里乡,陈乡长也说,由于大兴安岭林区近几年已实行“天然林保护工程”,鄂伦春妇女剥不成桦树皮了,因此也做不成桦皮工艺品了。
           
          笔者知道,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些博物馆已经收藏了一些桦树皮制品作为文物珍藏,但我仍希望不能任其工艺失传。由于熟悉这些技艺的老人健在的已经不多,桦树皮文化亟待抢救。特别是最近走访一些俄罗斯商品店见到一些桦树皮制品精美异常,有画、盒、工艺品等,刀工细腻,一套桦皮盒大盒套小盒可以套四五个,每个盒的内外都有手工雕刻,如:教堂、马车、人物、山水等,成了一整套俄罗斯仿古工艺品,价格不扉。在盛产白桦而且有悠久桦树皮文化历史的家乡见到进口的桦皮制品而没有国产品,心里很不是滋味。特撰此文,希望有人来抢救和传承有中国特色的桦树皮文化。
           
           
           
      最新动态
      ·黑龙江省博物馆第二届手工花灯评选颁奖仪式
      ·春节前夕省博慰问老虎团部队官兵再叙军民鱼水情
      ·“咱们的博物馆”寒假特展在黑龙江省博物馆隆重开幕
      ·省博物馆新增一批恒温恒湿藏品柜
      ·黑龙江省博物馆2011年度十件大事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2011年度巡回展在省博物馆隆重开幕
      ·省博物馆举行黑龙江省博物馆联谊会
      ·省博物馆配备新型专业防护面具
      ·《齐白石 潘天寿 岭南三杰书画艺术特展》在山东博物馆拉开帷幕
      ·“黑龙江省•博物馆讲解员培训中心”揭牌仪式
      珍品赏析
      梅花鹿生境
      东北虎生境
      湿地景观局部
      大马哈鱼洄游
      • 电话: 邮箱: QQ :
      •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红军街64号
      Processed in 0.516(s)   20 queries